过去十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领先的家庭光伏安装国家之一,约400万户家庭屋顶布满太阳能板。
但在这场能源革命的背后,一个被忽视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从环保英雄到“绿色垃圾”?
随着电池补贴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升级系统,将旧的光伏板替换为更高效的设备。
然而,每年约有400万块废弃太阳能板被淘汰,这一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内翻倍。
这些退役的太阳能板,多数被丢弃在垃圾填埋场、囤积仓库,或直接出口海外,真正被回收的比例不到10%。
“回收体系”缺席,行业早已按下暂停键
自2016年以来,澳洲太阳能行业一直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责任回收机制”——通过对进口或生产光伏板征收前端费用,为回收提供资金支持。
但这一政策至今未落地。
澳洲智慧能源理事会可持续发展主管达伦·约翰内森(Darren Johannesen)指出,“行业的疲惫感很明显,投资者也望而却步。”
目前全国有7家太阳能回收企业在运营,但面临巨大经济压力:每块板的运输及处理成本高达38澳元;
板内的金属如银和铜虽有价值,但回收提炼过程耗费高昂;
没有政府资助,单靠市场机制难以维持。
出口比回收更赚钱?本地回收商艰难维持
在悉尼西部,回收商詹姆斯·佩蒂西克(James Petesic)运营一家本地企业已超过七年。
他坦言,真正的竞争对手并非同行,而是那些以现金诱惑安装商的出口商与废品商:“他们免费拿走旧板,装箱运往海外。我们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即使这些板材被海外再次利用,最终仍有大量被弃于田间地头或掩埋,资源彻底浪费。
虽然澳洲已开始限制太阳能板出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佩蒂西克直言:“没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我们很难吸引长期投资。”
回收产业未就绪,电池潮流却已来袭
在新南威尔士州圣克莱尔,安装工杰克·沃纳(Jake Warner)正拆除一套10年前的旧系统,为客户安装全新配置:更高效的板材、电池储能、智能逆变器。
“约20%的工作内容都与更换老化系统有关。”他说。
然而,老旧板材的处理费用不低——每户可能需承担250至650澳元不等的回收成本,很多人选择将它们交给提供现金的第三方,而非正规回收渠道。
储能热潮推动背后的资源危机
太阳能上网电价持续下跌,让家庭储能变得更具吸引力。
电池安装潮掀起新一波升级浪潮,意味着未来废弃太阳能板将成倍增长。
这不仅是环保问题,更关乎资源安全。智慧能源理事会指出:“一个太阳能模块中蕴含的银资源总量,相当于澳洲最大的银矿。”
国际能源署(IEA)警告,若不立即采取回收行动,到2035年,全球将面临30%的铜资源缺口。
因此,IEA强烈建议各国制定明确的回收法规,通过“城市采矿”(Urban Mining)填补矿产缺口。
业界共识:现在不行动,就太晚了
多年来,无论哪一方执政,政府都未能落实全国性回收方案。约翰内森认为:“一个国家级的产品回收机制不仅能减轻消费者负担,还能催生一个新的资源回收产业,创造就业,刺激经济。”
相比现行“各自为政”的零散模式,这套系统预计能让用户成本下降一半。
但九年已过去,行业的耐心正接近极限。佩蒂西克强调:“我们现在若不行动,未来就会浪费掉那些本该支撑我们能源未来的关键资源。”
在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澳洲的太阳能成功故事是否也隐藏着一场环保危机?
回收体系的缺位,可能让曾经的绿色英雄变成难以消化的垃圾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