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澳洲抗疫的突出成果

Ausaview 2022-3-30 12:48 100

摘要:  我的《一谈 澳洲抗疫的突出成果》发出后,大多数读者的反馈是正面的,但也有少数读者表达了不同看法,其中最主要的质疑是:为什么只关注死亡率而不关注感染率?目前澳洲的每日感染人数正在上升,为什么要来大谈抗疫 ...

我的《一谈 澳洲抗疫的突出成果》发出后,大多数读者的反馈是正面的,但也有少数读者表达了不同看法,其中最主要的质疑是:为什么只关注死亡率而不关注感染率?目前澳洲的每日感染人数正在上升,为什么要来大谈抗疫的突出成果?


我的回答如下: 死亡率是刚性数据,其统计误差很小。即便日增感染数正在升高,只要死亡率无明显上升,只要住院数和ICU住院数变化不大,而且处于一个可控的低数值,那就反而暗示疫情结束的时间有望加快。而这正是澳洲目前所处的疫情形势。

根据政府今日的公布,澳洲16岁以上人口的两针疫苗覆盖率是95%;加强针的覆盖率是67.4%;这正是目前澳洲普通病房和ICU病房入住率相对稳定的基础原因。目前,Covid-19普通病房的住院人数稳定徘徊在1100-1300之间,比今年1-2月的上限减少了一半多。目前的ICU住院人数稳定徘徊在40-45之间,比今年1-2月份的上限减少了4.5倍。而这却是在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升高的情况下达到的。和今年1-2月份相比,3月份的每日新增感染数其实只是在之前的水平上下动荡,说起来还只相当于1-2月份上限的~22% (92000 vs 20000)。

我们可以展望,在之前已经达到的疫苗覆盖基础上,大量新增的感染者有效地升高了群体中抗病毒特异抗体的水平。这会带来今后的新增感染人数和再次感染人数的下降,并由此而加快疫情的回落。

所以,感染总数不如确诊者死亡率和总人口的疫病死亡率重要。从当前各国的统计数据和澳洲每日的疫情公告看,澳洲的以上指标均在相对稳定中偏低(参看《一谈》中表一数据和澳洲政府的疫情公告)。

只要疫情还未结束,就还会有人感染,还会有人得重症乃至死亡。无论哪个党的政府执政,部分民众都会把疫情损失带来的心中怒气撒向政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公正的。

从其他关于疫情问题的问和答来看澳洲的抗疫成果
问题一:南北半球地理位置和国家发达程度相比,哪个对疫情的结果影响大?

问题二:发达国家的抗疫结果都会较好,并一定会比不发达国家好很多吗?

问题三:新西兰和澳洲的新冠疫病感染率和死亡率低,是不是因为人口密度小,并且和其他大陆相隔远的原因?

先看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 Google Coronavirus Disease Statistics 2022年3月20日-23日公布)

南非疫情(南半球)
人口: 59.31百万;疫死: 99890
占比:万分之16.84%
确诊:3.7百万; 疫死占比:2.7%

巴西疫情 (北半球)
人口: 212.6百万;疫死: 65.8万
占比:万分之 30.95%
确诊:29.7百万;疫死占比:2.2%

澳洲疫情 (南半球)
人口: 25.5百万; 疫死: 5725
占比:万分之 2.24%
确诊:4百万; 疫死占比:0.14%

美国疫情 (北半球)
人口: 329.5百万; 疫死: 97万
占比:万分之 29.44%
确诊:79.7百万;疫死占比:1.22%

回答问题一:南北半球地理位置和国家发达程度相比,哪个对疫情的结果影响大?

南非和巴西都不是发达国家,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的抗疫都不太成功,疫病死亡人数相对于人口及确诊数的比例都比较高。所以,地理位置对抗疫结果影响不大。

同在南半球的南非和澳洲相比,南非感染者的死亡率比澳洲高27倍,而按人口总数的死亡率相比,南非比澳洲高7.5倍。这说明在疫情结果的成因中,国家发达程度远比地理位置重要。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会在对问题二的回答里加以阐述。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也许会对每波疫情的高峰期、拐点早晚和持续时间、变种出现的时间等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会对疫情严重程度和抗疫结果造成有确定意义的影响。

回答问题二:发达国家的抗疫结果都会较好,并一定会比不发达国家好很多吗?

在地理位置影响不大的前提下,美国和澳洲相比,美国感染者死亡率比澳洲高12倍;而按人口总数的死亡率比澳洲高13.1倍。这样的结果还是在美国ICU床位比澳洲多3.1倍的情况下出现的(参看《一谈 澳洲抗疫的突出成果》)。这说明,在发达程度相似
的国家间,疫情形势也是可以有很大差别的。

显而易见,在抗疫结果的原因方面,政府的抗疫策略和执行能力,以及民众的配合好坏,比国家的发达程度要重要得多。

再拿美国和巴西相比,巴西感染者的死亡率相当于美国的的1.8倍。而按人口总数的死亡率,巴西的1.25%和美国的1.2%相比,却几乎一样。

毋庸置疑,美国的发达程度比巴西要高出很多,但抗疫形势却并不比巴西好多少。这再次说明,对新冠疫情的管制策略和执行力度,以及国民配合政府的程度,比国家发达程度对疫情结果的影响还要大。发达国家管控不好,疫情也会与不发达国家类似。

回答问题三:新西兰和澳洲的新冠疫病感染率和死亡率低,是不是因为人口密度小,并且和其他大陆相隔远的原因?

主要不是因为人口密度及与他国的空间距离。

澳洲中心地带无水,大片荒芜,飞机飞很久下面都是戈壁和石跞。所以澳洲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人口密度并不小。丹麦的人口只有582万,只相当于澳洲人口的23%;因其有辽阔的格陵兰岛,人均占地达到0.36平方公里,比澳洲人均占地0.30平方公里还要多。如果各自去掉荒无人烟的土地,这两国的人口密度其实相差很小。然而,丹麦新冠确诊率50.1%,是澳洲同类占比(16.1%)的3.1倍。丹麦的感染者死亡率还比澳洲高出1倍;而占人口的疫病死亡率比澳洲高4倍。

新加坡是岛屿城市,其人口密度肯定比澳洲高很多。与他国的空间距离也比澳洲小很多,但新加坡按人口的疫病死亡率2.13%,比澳洲的同类比例(2.24%)还略低。

至于和其他国家的空间距离大小,在现代通航条件下,并不造成多大的疫病隔离差别。只有冰岛这种人际交流很少的国家例外。新西兰的疫情可能多少也受益于较低的国际人员交流。

所以,人口密度及与他国的空间距离不是影响疫情轻重的主要原因;人民配合政府自觉防疫抗疫和政府对疫情的及时管控才是重要的原因。比如新西兰和澳洲一样,都在疫情早期和高峰期及时阻断空航,并且没有盲从于欧美国家过早地依赖群体免疫,而是兼顾人为管控、普及疫苗和自然群体免疫。这些,才是决定疫情较轻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的问答,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政府和国民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而此成果既不是因为地理位置,也不是因为国家发达程度,也不是因为人口密度和国家间空间距离,而主要是因为政府正确的抗疫策略和执行能力,当然也是因为在抗疫中民众与政府的密切配合。

结合目前疫情的看点:

从各国的统计数据来看,个别国家和地区,比如现在的南韩和一周前的香港,疫情上升比较严重,阶段性的死亡率也比较高,但这种情况在印度、南非、巴西乃至美国和日本等国都出现过,之后也都很快地出现了回落。和几个月前的delta 时期相比,现在无论是omicron感染还是delta感染,重症率和致死率都大大降低,这是被反复报道过的,而且继续被现实情况所证实,并未出现什么变化。

澳洲的疫情从今年2月中旬以后出现过4周的好转,这主要是从两种covid病房的住院率和每日死亡人数都呈现下降趋势而看出来的。由于近一周来感染人数在动荡中有所上升,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焦虑症。各种悲观的估计和吓唬人的所谓“预告”充斥着网络的舆论。我们看看两种covid病房住院率和每日新增死亡数,都相当稳定,并未随着每日确诊数的上升而明显走高。所以,焦虑和过度担心是不必要的。

目前的抗疫重点之一是管理好学生上学后可能发生的群体感染;有群体感染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并及时恢复戴口罩等要求。没有发生群体感染时,坚持个别隔离和适当的口罩要求,并继续上学。各地政府目前也正是这样做的。

我们在此时提示大家看数据、看事实、看成果,有助于克服焦躁的情绪,继续配合政府在目前疫情形势下做好相应的防疫抗疫工作,巩固澳洲所取得的抗疫成果。

关于澳洲政府在抗疫中究竟做了哪些正确的事,又还有哪些可以努力和改进的空间,我们在漫谈的续篇中会做一些探讨。

作者简介: 本名蒋行迈 (Xing-Mai Jiang),悉尼大学微生物系分子生物学1991年博士; 在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院系及教学医院从事分子病理学和重组抗体研究29年; 发表和参与发表科研论文32年。曾任澳洲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人员、大学高级讲师和博士生副导师,退休于新南威尔士大学圣乔治教学医院。

过去两年多来,在华文媒体和华人社区发表和防疫抗疫有关的科普文章和文帖60余篇,共5万余字。曾多次向莫里森总理办公室和新州卫生厅⻓发送防疫抗疫的书面建议和口头诉求,在敦促政府加强疫情管控的同时,还努力澄清对华人疫情表现的个别不实传闻。这种沟通收到了积极和正面的回应或反应。


本文转自澳大利亚人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澳洲观察,专为海外华人打造,服务海外华人的大型社区平台,在澳洲的吃穿住行,国内的政策新闻,我们全力提供,欢迎大家!
本站导航
社区民生
移民留学
综合娱乐
本站站务
社区公告
投诉建议
商务合作
新闻资讯
国际新闻
澳洲新闻
中国新闻

网站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澳洲观察》—观察、体验,知行合一!
联系电话:0061-3-94322552 地址:PO BOX 91 Watsonia Victoria 3087 Australia 邮箱:unitedtimesmel@gmail.com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