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而立之年 - 我與墨爾本東北區華人協會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4-9-25 1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dmin
2024-9-25 12:42:50 235 0 看全部
蔣天麟
    墨爾本東北區華人協會成立三十週年了。
    如果是一個人的話,三十歲應該是屬於而立之年。但作為一個社團,三十年則遠遠不止‘而立’那麼簡單。三十年來,我們協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三十年來,我們又嚐過多少酸甜苦辣?箇中滋味,祇有我們親身體驗過的人方能知曉!
    很多人以為我是協會的創會會長;但我不是。我祇是和現任會長、我的‘領導’曹華博士一起,有幸成為創會會員之一而已。當時在維州的華人還不太多。而在墨爾本東北地區有一些海外華人商議發起成立一個華人協會。我和‘領導’聽說後立即欣然前往參加。記得第一次開成立大會的時候祇不過有二三十人。大家推舉了張國展先生,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華人為首任會長。就這樣,墨爾本東北區華人協會成立了。
   ‘遙想自己當年,事業初建了,信心勃發’。因為我是在澳洲醫學院畢業的醫生,所以很快就和西人合夥人建立起了診所群。其中一所就在墨爾本北區。佔著能講普通話及多種方言的優勢,我每天都會接觸很多中國病人。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國內有很多留學生來澳學習。隨著他們在此定居,他們的父母也開始以家庭團聚的理由來到澳洲。我發現他們因為人生地不熟,所以感到非常寂寞。正所謂‘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有嘴不能說’。那時候信息尚不發達,根本沒有衛星電視或微信這類現代工具。很多老人們悶得發慌,據說經常從住家街道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再走回來。還有的就在家門口數過往的車輛。他們多麼希望能找到幾個來自祖國的鄉親們嘮嘮家常,聽聽鄉音啊!
    有鑒於此,我和會裡幾位有識之士商議建立一個‘華人之家’,以便這些來自祖國大陸的老人們有個活動場所。當時在 ‘高街’(High Street) 開設商店的施根娣女士熱心地免費捐出店鋪,讓大家在週末進行活動。就這樣,東北區華人協會的‘分會’ – 華人之家正式成立了。我被當選為分會會長及總會副會長。
    正所謂‘得道多助’吧。因為我們做的這件事深得民心, 一時間東北區華人協會華人之家的名聲大噪。後來協會就以華人之家作為重點中心,統一稱為‘墨爾本東北區華人協會’。‘華人之家’這個名稱反而逐漸被人淡忘,成為了協會‘創業奮鬥’的一段歷史。
    再以後,協會會員們推舉我作為會長。或許這也算是‘善有善報’吧?其實我當時和大家一起搞華人之家還真沒有任何私心,純粹就是為了給那些剛來澳洲不久的老人們作些實事。
   ‘家大業大’了,原來的場地自然不再夠用(記得我們鼎盛時期曾經有會員近四百人,甚至在上海都由一些後來回國的人組成了分會)。於是租場地便成了當務之急。為了節省開支,我們經常在百忙之中到處‘踩點’尋找合適場所,并搬了好幾次家。撫今憶昔,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作為一個協會,舉辦各種活動固然重要,但適時進行宣傳也屬必須。那時候的媒體與現在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雖說已有幾家華文報社,但不可能有人力資源親赴現場實地報道。為了使華人社區更多地瞭解我們協會的各種活動,我經常熬夜至凌晨一兩點鐘趕稿,以便及時送給報社發表 (而第二天還需照常上班治病救人;想想那時候還真是年輕力壯;現在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啦)。在廣大會員及理事會理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開設了舞蹈組、書畫組、英語學習組、麻將娛樂組、聊天組、以及後來的乒乓球組等等。而如今為很多華人社團所津津樂道的旗袍和時裝表演亦是我們協會的首創。
    我們協會當年不但在宏揚中華文化方面可謂獨佔鰲頭,同時還積極融入澳洲主流社會,關心澳洲國家大事。記得有一段時期種族歧視份子異常猖獗,企圖在維州北區奪得議席。我們協會與主流社會的進步黨派一起並肩作戰,在州大選中挫敗了‘一國黨’,從而使得多元文化的旗幟始終能在維州的上空高高飄揚!
    正因為一向堅持正義、宣傳正能量,我們墨爾本東北區華人協會曾多次榮獲維多利亞州及戴瑞濱市政府的頒獎。據知我們是維州第一個獲得市政府頒獎的華人社團。
    搞過社團活動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記得我剛當會長時竟然有人問:你搞這玩意兒是不是有人給經費?能拿多少錢?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堂堂一個大醫生要想賺錢不會去多看幾個病人?說實話我們這些所謂的‘社團領袖’出力不說,還經常要貼錢;真是說得上‘出錢出力’了。
    記得有人謬贊我當年把東北區華人協會辦得有聲有色。其實我倒覺得自己是沾了協會的光。任何社團組織要想成功,僅僅依靠一兩個人是無濟於事的。我們之所以成功,全是因為有著一批熱心公益的理事及會員們。除了幾位現仍在協會的老會員們,當年活躍於東北區華人協會的副會長管梅谷教授、倪基仁先生、陳意予女士、馬榮華女生、朱通及葉惠娟伉儷、朱瑛女士、來自馬來西亞的翁文華副會長等等(還有很多積極參與的會員,實在無法一一道出;在此謹表歉意),都為協會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正是因為諸如楊詩源、李劍煌、董小維、王燕虹等等元老級會員的努力,才使得我們協會的舞蹈組、時裝表演隊等等名聲在外、倍受囑目。另外,馬來西亞華人陳慧霞女士的英語學習班也是廣受好評。記得當時有一個說法,即來墨爾本的老人們一到以後就要尋找我們東北區華人協會的地址,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墨爾本東北區華人協會不但致力於為華人社區乃至澳洲主流社會做出貢獻,我們多年來還培養出了不少‘將帥’,以致有人將協會戲稱為澳洲墨爾本的‘黃埔軍校’。茲舉數例:湖南同鄉會前會長李劍煌、華聯會前祕書長林國弟、威投西華人協會會長姚金財、華聯會前主席錢恆裕、還有澳華作協前會長呂金堂以及曾擔任某一協會會長的王佐新等等都是從我們協會走出去的‘黃浦畢業生’。
    我們東北區華人協會還有一個優良傳統,那就是大家基本上都是祇管搶著做事,從不在當什麼會長副會長之類的問題上爭先恐後。而我當年在做了多年會長以後萌生了退意。不是說不願意再為協會做事了,而是那時候我已經當選為戴瑞濱市的市議員(後又擔任市長),再加上自己本身的醫生專業,實在感到有點力不從心。於是乎,在我再三請辭之後,由楊詩源先生接任。再以後的歷屆會長錢恆裕、曾偉、陳建平、之至現任會長曹華博士,都是順利交接,沒有發生過任何‘爭吵打鬥’的現象。本來麼,當社團領袖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頂著個頭銜到處招搖、吃喝玩樂滿足虛榮心的!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轉瞬間,當年一起齊心協力‘打江山’的東北區華人協會老會員們已經所剩無幾;而曾經的青壯年們亦開始步入老年。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協會仍在,我們當年創下的奮鬥業績,亦將載入海外華人的史冊!我堅信,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的後人不會忘記我們。古代詩人屈原曾經說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今世界,戰事頻仍,多元文化主義也時不時地經受考驗,受到沖擊。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我們墨爾本東北區華人協會在捍衛澳洲多元文化方面成績斐然;而在今後的三十年中,我們協會是否仍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為爭取我們華人的權益而搖旗吶喊?寄語今後的歷屆會長理事,希望你們秉承協會的優良傳統,百尺竿頭,再上層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235 | 回复:0

澳洲观察,专为海外华人打造,服务海外华人的大型社区平台,在澳洲的吃穿住行,国内的政策新闻,我们全力提供,欢迎大家!
本站导航
社区民生
移民留学
综合娱乐
本站站务
社区公告
投诉建议
商务合作
新闻资讯
国际新闻
澳洲新闻
中国新闻

网站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澳洲观察》—观察、体验,知行合一!
联系电话:0061-3-94322552 地址:PO BOX 91 Watsonia Victoria 3087 Australia 邮箱:unitedtimesmel@gmail.com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