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地球两次大灭绝的原因找到了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5-3-19 1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dmin
2025-3-19 12:19:28 111 0 看全部
英国基尔大学(Keele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地球历史上至少有两次物种的大灭绝事件可能与邻近的超新星爆发造成的“毁灭性”影响有关。
  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闻稿中表示,当巨大的恒星走到生命终点、耗尽燃料、冷却,然后在重力下塌缩时,超新星爆炸就会发生。
  研究人员说,这些由巨大恒星死亡引起的超强爆炸可能除去了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进而引发酸雨并使生命暴露在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下。




  他们相信,接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引发泥盆纪晚期和奥陶纪灭绝事件的元凶,这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3.7亿年前和4.45亿年前。
  奥陶纪灭绝事件造成6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死亡,当时的生命主要局限在海洋中,而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使大约70%的所有物种消失,并导致古代海洋和湖泊中的鱼类种类发生巨大变化。
  尽管这两个事件在过去被认为与地球臭氧层的损耗有关,而臭氧层的损耗可能是由超新星爆炸引发的,但先前的研究未能确定其确切原因。
  在基尔大学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距离太阳约3,260光年内的大质量恒星进行“普查”,并研究其分布情况。这些大质量恒星被称为OB星(OB stars)。
  本次“普查”使研究人员能够计算出银河系内超新星发生爆炸的发生率,这对于观测超新星以及整个宇宙中超新星残骸和黑洞与中子星等大质量恒星残骸的产生非常重要。
  这些资料也有助于重力波探测器的未来发展,而重力波探测器是科学家研究宇宙结构和起源的有用工具。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计算了距离太阳约65光年内的超新星发生率,并与先前被归因为邻近超新星爆发的大灭绝事件进行比较。这不包括与小行星撞击或冰河时期等其他因素有关的灭绝事件。
  研究人员发现,地球附近的两次超新星爆发与上述泥盆纪晚期和奥陶纪这两次大灭绝发生的时间点吻合。
  研究人员说,这是“很好的例证,说明了大质量恒星既是生命的创造者,也是生命的毁灭者”。这是因为超新星也会传播重元素,协助形成和支持宇宙各地的生命。
 超新星爆炸示意图(NASA)
  这项研究的主要报告撰写人、前基尔大学研究人员、目前任职于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University of Alicante)的昆塔纳(Alexis Quintana)解释说:“超新星爆发会把重化学元素带入星际介质,然后用于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但如果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距离此类事件太近,可能会受到毁灭性的影响。”
  基尔大学研究人员莱特(Nick Wright)补充说:“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能量最强大的爆炸之一。如果大质量恒星在接近地球的地方发生超新星爆发,其结果将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
  上述研究成果于3月12日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111 | 回复:0

澳洲观察,专为海外华人打造,服务海外华人的大型社区平台,在澳洲的吃穿住行,国内的政策新闻,我们全力提供,欢迎大家!
本站导航
社区民生
移民留学
综合娱乐
本站站务
社区公告
投诉建议
商务合作
新闻资讯
国际新闻
澳洲新闻
中国新闻

网站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澳洲观察》—观察、体验,知行合一!
联系电话:0061-3-94322552 地址:PO BOX 91 Watsonia Victoria 3087 Australia 邮箱:unitedtimesmel@gmail.com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